• 微创入路腹膜后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操作技术与围术期管理
  • 冲-引分体引流管在胰腺术后预防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 高糖环境下肝细胞外泌体对胰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
  • 腹腔镜下中下段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肝动脉切除重建的疗效与安全性:附3例报告(附视频)
  • 临界可切除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肝动脉栓塞术转化治疗的疗效
  • 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肝血管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肝内胆管癌淋巴结清扫的研究热点、焦点与难点
  • 肝胆管结石病综合诊疗湖南专家共识(2024版)
  • 肝门部胆管癌行全胰腺十二指肠联合肝脏切除、异体肝移植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附视频)
  • 肝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与胆道狭窄的关系及诊疗策略分析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中主动脉内膜脱套的腔内处理策略
  •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2023版《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 主动脉定制开窗支架治疗主动脉弓动脉瘤中国首例报告(附视频)
  • 白藜芦醇对小鼠甲状腺乳头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 机器人辅助超精细被膜解剖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附1 045例报告
  •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 经腋窝机器人辅助腔镜甲状腺手术:单中心实践经验总结
  •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 最新录用
  • 下载排行
  • 专题出版
  • 过刊浏览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4年第33卷第3期
      述评
    • 何达,宋彬

      2024,33(3):311-32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01

      Abstract: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一种罕见的高异质性肿瘤,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发生在支气管、肺部和胃肠、胰腺等多种部位,我国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最为多见,近几十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笔者主要从pNEN的分级标准、诊断、治疗等方面对该疾病的最新诊疗研究现状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 专题论坛
    • 朱帅,魏伟,黄耿文

      2024,33(3):321-3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02

      Abstract:

      微创入路腹膜后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是基于肾镜或软质内镜等可视化设备,以窦道作为手术路径,对腹膜后、胰周坏死组织进行清除的一种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微创手术方法,但其普及性仍有待提高,其适应证、具体技术细节、术后管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在国内外一些大规模的胰腺外科中心,包括笔者所在中心,MARPN已经成为治疗IPN的主要手段,并且从已发表的数据来看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笔者所在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对于MARPN已积累大量病例和经验,并对手术的步骤、流程和技术细节进行了标准化和规范化。在此,笔者就MARPN的操作技术及围术期管理进行介绍,以期该技术更为广泛、安全、有效地开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专题研究
    • 马洪运,莫代海,何达,宋彬

      2024,33(3):330-34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03

      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梗阻性黄疸是胰头及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特征,可引起机体各种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增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然而,对此类患者行术前胆道引流(PBD)是否有益以及行PBD的指征,以往一些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在不同程度黄疸患者中分析行PBD的必要性及应用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2016—2018年358例行PD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包括行PBD患者与直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行PBD患者引流前TBIL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黄疸组(TBIL<250 μmol/L)与重度黄疸组(TBIL≥250 μmol/L),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中行PBD的患者与直接手术患者间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轻度黄疸组183例,其中行PBD 34例、直接手术149例;重度黄疸组175例,其中行PBD 75例、直接手术组100例。轻度黄疸组与重度黄疸组中,行PBD的患者与直接手术患者间的术前基本资料、术中指标、术后病理方面部分存在差异(部分P<0.05)。术后结局指标方面,轻度黄疸组中行PBD的患者与直接手术患者间术后总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各项并发症与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输血率与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重度黄疸组中行PBD患者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输血率、胃排空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直接手术患者(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BD是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PD术后总体并发症(OR=0.444,95% CI=0.237~0.832,P=0.011)和术后出血(OR=0.293,95% CI=0.088~0.978,P=0.046)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轻度黄疸患者,PD术前行PBD受益有限,不建议常规行PBD;对于重度黄疸患者,行PBD能有效改善PD术后的结局指标,建议以TBIL≥250 μmol/L为行PBD的指征。

    • 唐文强,王健,朱中飞,胡先贵,宋彬

      2024,33(3):341-34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04

      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胰腺手术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留置腹腔引流管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规操作,目前引流管的种类繁多、效果差异较大,本研究介绍一种自制冲-引分体引流管的使用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3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实施的2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和远端胰腺切除术(D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自制冲-引分体引流管。对两种术式达到教科书式结局(TO)的比例、术后各并发症与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级)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30 d内再入院率,以及30、90 d内病死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相关文献资料对比。结果 213例患者中,143例行PD,70例行DP,两种术式的TO率分别为69.2%(99/143)和81.4%(57/70)。行PD患者30、90 d内病死率均为0.7%(1/143),而行DP患者30、90 d内病死率均为0(0/70)。行PD和DP患者的胰瘘(B/C级)发生率分别为9.8%(14/143)和8.6%(6/70)、胆汁漏(B/C级)发生率分别为4.2%(6/143)和0(0/70)、术后出血(B/C级)发生率分别为6.3%(9/143)和0(0/70)、胃排空障碍(B/C级)发生率分别为7.7%(11/143)和2.9%(2/7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26/143)和7.1%(5/7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9~14)d与7(6~10)d;30 d内再入院率分别为9.8%(14/143)和7.1%(5/70)。与相关文献比较,本组患者的TO率较高,30、90 d内病死率降低,术后胰瘘、胆汁漏、术后出血、胃排空障碍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30 d内再入院率降低。结论 胰腺术后使用自制冲-引分体引流管可以相对提高TO率,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死亡及相关并发症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30 d内再入院率,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1
      • 2
      • 3
      • 4
    • 黄俊甫,辛万鹏,易思清,涂书举,熊远鹏,姜海,万真,肖卫东

      2024,33(3):349-35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05

      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自从2000年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被批准应用于临床后,机器人辅助手术已在众多学科中广泛开展。由于胰腺和壶腹周围解剖结构的复杂性,相对于其他专业领域,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起步要晚。尽管少数高流量的胰腺外科中心已积累上千例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RPS)的经验,但大多数单位仍处于学习曲线阶段。本研究对笔者所在中心学习曲线期RPS病例的临床疗效与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9月间50例施行RP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23例,肿瘤剜除术(REN)9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RDPS)8例,中段胰腺切除术(RCP)6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RDPPHR)2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RSPDP)2例。所有手术由同一团队完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275±115)min,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330±78)min,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为(236±5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15±259)mL。总体并发症和临床相关胰瘘发生率分别为30.0%和10.0%。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6.0%(3/50),无术后30 d内死亡,中转率为4%,再手术率为2%。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3.2±7.7)d。全组恶性肿瘤(27例)患者平均获取淋巴结数为14(4~34)枚。术后平均随访(23.4±9.3)个月,2例胰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2、14个月复发,其余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充分借鉴成熟经验,在学习曲线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开展RPS安全、可行。

      • 1
      • 2
    • 朱中飞,毛宽政,张佳琛,宋彬

      2024,33(3):357-36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06

      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N)属于良性疾病,恶变率极低,但该病术前鉴别诊断困难,多需手术切除以排除恶性病变。提高胰腺SCN术前诊断准确性可减少不必要手术,从而规避手术风险与并发症。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已行手术切除的胰腺SCN患者的资料分析,探讨胰腺SCN准确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的2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4例(45.02%)为SCN,127例(54.98%)为非SCN。比较SCN患者与非SCN患者的手术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SCN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价值及干扰术前正确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 104例SCN患者中,62例(59.62%)在健康体检中发现;77例(74.04%)肿瘤位于胰体尾;术后出现生化漏55例、B级胰瘘3例、A/B级胃排空障碍8例、C级胃排空障碍3例、术后出血1例。127例非SCN患者中,83例(65.35%)在健康体检中发现;103例(81.10%)肿瘤位于胰体尾;术后出现生化漏51例,B级胰瘘1例;A/B级胃排空障碍11例、C级胃排空障碍3例、术后出血1例。SCN患者与非SCN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严重并发症(胰瘘、胃排空障碍及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4例SCN患者术前正确诊断率为32.69%(34例),上腹部CT增强正确诊断19例,胰腺MR增强正确诊断15例,其中12例有囊壁强化、19例囊内存在分隔、5例囊内钙化、6例伴有实性成分及3例主胰管扩张。单因素分析提示,辅助检查类型(P=0.012)、囊壁是否强化(P=0.065)、囊内是否有分隔(P=0.002)、囊内是否钙化(P=0.077)、囊内有无实性成分(P=0.019)及主胰管是否扩张(P=0.094)与SCN正确诊断与否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MRI检查(OR=3.619,95% CI=1.274~10.729,P=0.016)与囊内分隔(OR=3.610,95% CI=1.289~10.107,P=0.015)是SCN正确诊断独立影响因素,囊内实性成分(OR=0.334,95% CI=0.107~1.039,P=0.058)与主胰管扩张(OR=0.025,95% CI=0.184~0.042,P=0.025)是排除诊断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胰腺SCN术前正确诊断率较低,手术切除虽无较高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但获益有限。术前联合胰腺MRI增强检查,建立放射学深度学习模型,有条件的可开展超声内镜检查,提高对SCN影像学特点识别能力,有助于提高术前SCN诊断的准确性,改善胰腺SCN手术决策的合理性。

      • 1
      • 2
    • 张丹阳,雷鹏,张宇波,杨刚,张伟

      2024,33(3):366-37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07

      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医师不断完善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手术死亡显著减少,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其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是术后胰瘘(POPF)。因此,本研究探讨PD后发生临床相关胰瘘(CR-POPF)的危险因素并开发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1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行PD治疗的365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以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对建模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CR-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列线图进行可视化呈现;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区分度,并通过Bootstrap重复自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校准度;将验证组代入模型绘制ROC曲线和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腹部手术史、主胰管直径、胰腺质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术后乳酸与CR-POPF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896,95% CI=1.368~6.390)、术后高乳酸(OR=3.593,95% CI=2.211~6.172)、主胰管直径≤3 mm(OR=0.243,95% CI=0.102~0.552)、胰腺质软(OR=0.146,95% CI=0.061~0.331)是CR-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合回归系数建立数学模型,构建列线图实现模型可视化。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 CI=0.857~0.936);校准度评估结果显示,模拟曲线和实际曲线走势基本一致,平均绝对误差(MAE)=0.014。将验证组数据代入预测模型,绘制验证组预测CR-POPF风险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901(95% CI=0.844~0.959);校准曲线显示,验证组的模拟曲线和实际曲线走势基本一致(MAE=0.019)。结论 男性、胰腺质软、主胰管直径≤3 mm、术后高乳酸与PD术后发生POPF密切相关。依据这四项指标建立的术后早期CR-POPF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效能,能指导临床医师制定PD术后患者的治疗方案。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基础研究
    • 杨昊长,许永宁,廖嘉华,杨馨玥,秦雯

      2024,33(3):376-38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08

      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在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和调控下,一些非肿瘤细胞通过外泌体在肿瘤的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在胰腺癌中,高糖微环境可以促进其侵袭和转移。肝脏既是糖代谢的重要器官,也是胰腺癌转移的高发器官,胰腺癌肝转移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在高糖微环境下肝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永生化肝细胞MIHA分别在高糖与正常糖培养基中培养后,从上清液中提取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粒径分析和Western blot对两种培养基来源的外泌体进行鉴定;用荧光染料PKH67标记两种培养基来源的外泌体后,分别与荧光染料DAPI标记的胰腺癌细胞PANC-1共培养,通过实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ANC-1细胞对外泌体的吞噬情况。将PANC-1细胞分别与高糖培养基来源的外泌体(高糖组)及正常糖培养基来源的外泌体(正常糖组)共培养,以未加外泌体培养的PANC-1细胞为阴性对照组,随后分别用划痕试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PANC-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ANC-1细胞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显示,从MIHA细胞的两种培养基上清液中均提取出较多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球形囊泡,直径为40~150 nm;Western blot显示提取物的外泌体标志蛋白CD9和CD63均为阳性;实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两种培养基来源的外泌体均可被PANC-1细胞摄取。划痕试验与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高糖组PANC-1细胞的迁移率、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高糖组PANC-1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正常糖组各项指标与阴性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糖环境下肝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胰腺癌细胞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临床研究
    • 拜云虎,南博,张宁,邓世洲,王振华,陈系羽,郑倩雯,孙毓泽,王亚云,杨雁灵

      2024,33(3):386-39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09

      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胰腺创伤是多种因素引起胰腺解剖结构或功能破坏,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但是胰腺创伤并不常见,一旦发生,通常合并多器官的损伤,而且胰腺特殊的解剖位置给诊断和治疗带来难度,所以胰腺创伤的高病死率与诊断和治疗的延误有关。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步,胰腺创伤的发病有升高的趋势,致伤因素与地域也有关系。因此,本研究总结单中心15年胰腺创伤的致病因素、创伤分级和治疗方式,以期获取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7例胰腺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标准进行胰腺创伤分级,归纳分析致病原因、创伤分级以及相对应的治疗方式和转归。结果 开放伤15例,闭合伤132例。最多的致病因素为车祸伤65例(44.22%),剩余依次为打架斗殴伤(钝器或锐器)28例(19.05%),高坠伤为18例(12.24%),外伤为10例(6.80%),摔伤、碰撞伤(非车祸伤)8例(5.44%),挤压伤4例(2.72%),炸伤1例(0.68%),不明原因伤13例(8.84%)。根据AAST标准分级,Ⅰ级58例(39.46%),Ⅱ级15例(10.21%),Ⅲ级54例(36.73%),Ⅳ级9例(6.12%),Ⅴ级11例(7.48%)。80例(54.42%)行外科治疗,高级别损伤(Ⅲ~Ⅴ级)的手术率达95.95%,涉及的手术方式有胰体尾切除术4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胰肠吻合术5例,胰腺清创、修补、引流术19例,胰头胰管修补术联合胰体尾切除术1例;62例(42.18%)行保守治疗;5例(3.40%)行内镜治疗。62例保守治疗治愈24例(38.71%),好转37例,死亡1例;80例外科干预治疗治愈66例(82.50%),好转9例,恶化3例,死亡2例;5例内镜治疗均好转。结论 胰腺创伤致病因素多见于车祸、打架斗殴、高坠伤等,治疗方式中Ⅰ~Ⅱ级胰腺创伤大部分可行保守治疗,Ⅲ~Ⅴ级主要以外科治疗为主,主要行胰体尾切除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于严重的高级别胰腺创伤急行外科干预是必要选择,即使是低级别创伤也应根据实际选择相对应积极的干预方式。胰腺创伤需要根据致病因素、创伤程度、患者全身情况以及单位医疗水平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1
      • 2
      • 3
      • 4
    • 梅莉芬,甘泉,胡晶,李运祥,石程剑

      2024,33(3):393-39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10

      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IP)是妊娠期中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APIP的严重进展可导致母体和胎儿死亡。近年来高甘油三酯血症(HTG)逐渐成为APIP的主要病因。目前关于HTG引起的APIP的临床特征和病情预后因素研究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妊娠期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IP)的临床特征以及重症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成人重症医学科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39例API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甘油三酯的浓度将患者分为HTG-APIP组(17例)和非HTG-APIP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严重程度等以及各种实验室指标;比较HTG-APIP患者中轻症(MAP)与重症(SAP)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HTG-APIP重症进展的危险因素,并用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HTG-APIP组与非HTG-APIP组比较,前者除了血甘油三酯高和血钙偏低之外(均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在HTG-APIP患者中,MAP 8例,SAP 9例,SAP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明显高于MA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HTG-APIP重症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0,95% CI=1.004~1.250,P=0.042),其预测重症HTG-API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8.9%。结论 HTG-APIP与非HTG-APIP临床特征没有明显差异;高NLR可作为HTG-APIP重症发展的预测因素。

      • 1
      • 2
    • 刘鹏,向兴华,李文斌,李国光,朱朝庚

      2024,33(3):400-40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11

      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由于近年来胰腺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诊断率逐渐增加,胰源性门静脉高压(PPH)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及诊断率也随之增加。PPH可出现腹痛、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表现,胃静脉破裂出血是PPH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而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来预测PPH并发胃静脉破裂出血的风险。因此,本研究探讨PPH胃静脉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湖南省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76例P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胃静脉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24例)和未出血组(15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因、高血压、糖尿病,实验室结果:脾功能亢进、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与影像学指标:胃左静脉(LGV)内径、胃网膜静脉(GEV)内径、GEV内径/LGV内径比值。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PPH并发胃静脉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一致性和临床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脾功能亢进、PT、FIB、LGV内径、GEV内径/LGV内径比值与PPH并发胃静脉破裂出血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糖尿病(OR=0.144,95% CI=0.031~0.675,P=0.014)、LGV内径(OR=3.129,95% CI=1.608~6.090,P=0.001)是PPH并发胃静脉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FIB(OR=0.580,95% CI=0.348~0.966,P=0.037)、GEV内径/LGV内径比值(OR=0.024,95% CI=0.001~0.696,P=0.030)是PPH并发胃静脉破裂出血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纳入以上因素与有临床意义的GEV内径构建PPH胃静脉破裂出血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具有很高的拟合度,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风险阈值在2%~85%之间时,能得到很好的净获益值。结论 糖尿病、LGV内径,FIB、GEV内径/LGV内径比值与PPH并发胃静脉破裂出血密切相关,所建立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可有效识别PPH并发胃静脉破裂出血的高风险患者,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1
      • 2
      • 3
      • 4
    • 文献综述
    • 郭艳,张明,乔建梁,李军,孟兴凯

      2024,33(3):408-41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12

      Abstract: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肿瘤,具有多种恶性潜能。随着横断面成像的广泛应用,无症状的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N)被诊断的频率逐年升高,但仍存在临床确诊难度大,手术治疗不及时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加深对NF-pNEN的认识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进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笔者就NF-pNEN在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王云峰,夏俊伟,徐白莹

      2024,33(3):416-4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13

      Abstract:

      大部分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转移,手术治疗的机会少,化疗和放疗的治疗效果较差,目前急需新的治疗手段。脂代谢异常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脂代谢异常既是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也能通过抑制胰腺癌细胞凋亡,增强胰腺癌细胞的代谢与增殖、转移等来加速胰腺癌的发展。笔者就脂代谢异常在胰腺癌相关的进展和关注点进行总结和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开塞尔·阿不都哈迪尔,林海

      2024,33(3):424-430,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14

      Abstract: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故对其并发症的早期预测及处理是有必要的。PD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OH)被认为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但因对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的机制不明确,其意义和含义近些年以不同的方式被解释。在此,笔者就POH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历程、原因及影响、与术后急性胰腺炎及术后胰瘘之间的关系,以及防治措施等加以综述。

    • 陈京浩,拜云虎,陈系羽,李晓东,杨雁灵

      2024,33(3):431-4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15

      Abstract:

      闭合性胰腺创伤并不常见,其影像学表现不明显,合并多器官损伤相互掩盖,临床体征不明确,往往难以诊断,易误诊、漏诊,故病死率高。闭合性胰腺创伤应结合影像学证据、实验室检查,综合受伤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其治疗取决于创伤级别和部位,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低级别创伤,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禁食、全肠外营养、应用生长抑素、抑酸治疗、外引流、胰管支架置入、重复影像学检查以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积极处理并发症和合并症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通常不建议非手术治疗。高级别创伤手术难度大,通常依据“损伤控制”原则,综合患者受伤情况、生理状态及术中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并结合所在诊疗中心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必要时可考虑转往区域性胰腺中心治疗。闭合性胰腺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假性囊肿和胰瘘等,术后应尽早使用生长抑素来减少胰液的分泌,预防胰瘘,也可以通过经皮引流置入、内镜下支架置入和内镜下囊肿-胃造口术或囊肿-空肠造口术来处理。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多因术后引流不畅所致,通过适当冲洗和穿刺置管引流便可治愈,很少需要再次手术。笔者结合既往研究文献及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经验对闭合性胰腺创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阐述,旨在提高闭合性胰腺创伤的早期诊断率,更加合理地救治闭合性胰腺创伤。

    • 李锦阳,王玮琛,谢婉莹,陈晓晓,谭淞文,何超,刘威,熊力

      2024,33(3):439-44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16

      Abstract: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临床上常用的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为了缩短训练期限和减少因操作问题产生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操作者需要通过训练模型大量训练才能达到能够独立完成1次手术的水平。在此,笔者总结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投入使用的模型类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机械模拟操作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具有灵活性、可视性等特点,适合初学者了解操作流程,但真实性不如其他模型;活体动物模型具有可以进行完整的操作训练和并发症的处理的优点,但价格相对昂贵,且没有完全匹配人体结构适合训练的动物品种;离体动物模型价格低廉,具有较好真实性,适用于进阶学习与初步开展并发症的应对训练。最后,笔者根据不同模型的特点,创新性提出一种阶段性联合ERCP训练方案—五阶段法,并提出ERCP训练模型发展迭代的新方向。

      • 1
      • 2
    • 简要论著
    • 陈智猛,孙瑞,赖魁元,朱恒昌,吴华俊,胡志刚,周兵海,余新,王恺,袁荣发

      2024,33(3):448-455,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17

      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随着胰腺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胰腺外科医生开始关注并开展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DPPHR)。本研究总结LDPPHR治疗胰头良性或交界性肿瘤的相关手术经验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21年8月—2022年8月10例行LDPPH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0.20±18.87)岁。均顺利完成LDPPHR,胰肠吻合方式均为改良Blumgart吻合方式;平均手术时间441.5(310~54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0(100~300)mL。1例患者术中输注2 U去白悬浮红细胞和400 mL新鲜冷冻血浆,其余患者术中均未输血。A级胰瘘4例、B级胰瘘5例、C级胰瘘1例,均在充分腹腔冲洗以及引流后出院;腹腔出血1例,在手术止血后未再次出血,后顺利出院;胆汁漏1例,在充分引流以及加强营养后出院;胃排空延缓2例,予以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并予以肠内营养对症治疗,后拔除营养管出院。根据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Ⅰ级6例,Ⅱ级3例,Ⅲb级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10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3.1(13~43)d。术后病理均为胰头部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病变。结论 LDPPHR应用于胰头部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病变中是安全有效的,同时保留了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
      • 2
    • 姜改明,郑凯,李宇铠,康强,柯阳,李越华

      2024,33(3):456-46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18

      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机器人技术与导航技术相结合为外科手术的精准性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但目前仍未见机器人辅助、荧光腹腔镜导航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切除的报道。本文总结1例终末期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荧光腹腔镜导航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二病区2022年11月1例终末期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患者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荧光腹腔镜导航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男性,61岁。术前诊断: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胰腺钙化,胰腺萎缩,2型糖尿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0 min,出血量200 mL。术后病理提示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术后未出现出血、胰瘘、胆汁漏、十二指肠缺血坏死等并发症,仅出现血糖升高,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控制良好,于术后10 d康复出院。结论 在熟练掌握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的前提下,严格把握适应证,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荧光腹腔镜导航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该术式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 1
      • 2
      • 3
      • 4
      • 5
      • 6
    • 牛英杰,陆嘉杰,严帅,陈琳,居林玲,王建新,吴金柱

      2024,33(3):462-46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19

      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免疫球蛋白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AIP)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胰腺炎,可表现为无痛性梗阻性黄疸或胰腺肿块等,与胰腺癌表现相似,术前影像学诊断较为困难,初诊时易误诊。笔者通过回顾1例IgG4-AI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断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本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23年2月收治的1例误诊为胆总管胰腺段癌的IgG4-A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疗过程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男性,78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伴皮肤巩膜黄染1周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部无阳性体征。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示:胰头区增大、内见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块,弥散加权像呈明显高信号,增强中度均匀强化,胰管及肝内外胆管扩张,胰头占位伴胰管及肝内外胆管扩张。通过讨论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资料等,考虑胰头部占位性病变合并梗阻性黄疸,恶性肿瘤不除外,认为有手术探查指征,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IgG4相关硬化性胰腺炎。结论 IgG4-AIP临床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多样,部分肿块型与胆总管胰腺段癌非常相似,影像学有时难以区分,为避免误诊误治,对于梗阻性黄疸原因未明患者,术前应积极检测血清IgG4水平,必要时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术后定期随访观察。

      • 1
      • 2
      • 3
      • 4
      • 5
      • 6
    • 郑林熠,李玉强,陶醉,李丰源,刘伟,伍韶斌,裴海平

      2024,33(3):468-47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4.03.020

      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此前研究表明,NF1患者继发肿瘤风险较高,包括嗜铬细胞瘤(PHEO)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在NF1患者中,同时合并以上两种肿瘤的病例极为罕见。笔者报告1例合并小肠间质瘤(SIST)及PHEO的NF1患者诊疗经过,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合并SIST及PHEO的NF1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57岁;因体检CT检查时偶然发现左肾上腺肿块及小肠肿物,于2022年4月收治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胃肠外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血压控制不佳,有多发性皮肤结节病史30余年,且呈加重趋势。皮肤肿块基因检测结果显示:NF1c.586+1G>a突变,符合NF1。手术切除小肠肿块和肾上腺肿块后,病理检查分别确诊为SIST和肾上腺PHEO。术后定期复查CT,至今未出现SIST及PHEO复发。结论 对NF1合并SIST及PHEO,全面的血液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 1
      • 2
    全选
    显示模式::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

      Abstract:

      2024年4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正式发布。该指南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领导下,在《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编写专家委员会、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肝癌质控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由全国肝癌领域各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制定。《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外科治疗方法及理念更新;局部消融价值的客观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焕发新生;放射治疗进一步探索优化;系统治疗的重大突破。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规范性指导文件,该指南与时俱进,及时反映了肝癌诊疗领域的新进展与新理念,将有力推动中国肝癌规范化诊疗水平的提升,提升我国该领域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对于未来全球肝癌诊疗规范化的影响具有更高的指导意义。

    • 朱冬梓, 王文越, 王兵, 杨珵璨

      Abstract:

      在拟行减重代谢手术(MBS)的肥胖患者尤其是极度肥胖患者(体质量指数≥50 kg/m2)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最常见、最危重的合并症之一,在减重人群发病率高达35.0%~93.6%。MBS是唯一能够长期有效治疗极度肥胖同时缓解OSA病情的治疗手段,但OSA也会显著增加MBS围术期呼吸、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为降低MBS围术期风险,针对OSA的围术期管理关键措施在于应在多学科诊治(MDT)基础上及时准确诊断和评估OSA,将OSA的诊疗和监测融入MBS围术期管理流程,规范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笔者单位临床经验,从术前、术中和术后管理三个方面介绍极度肥胖合并OSA的围术期管理流程,为精准评估最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提供线索和意见。

    全选
    显示模式: |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4年第33卷第3期
      AME科研时间专栏
    • 结直肠肿瘤专题研究
    • 罗威|宋彦伟|邓小强|李红伟

      2013,22(4):434-437,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4.010

      Abstract:

      目的:对比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切除转移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同时切除肝转移病灶(同期手术组);20例先行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二期行肝转移病灶切除(分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结果:同期手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37.5%,18.8%,分期手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0.0%,0.0%。两组比较,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分期手术组(均P<0.05)。结论: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同期手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文献综述
    • 王颖 综述 李亚明 审校

      2015,24(3):408-41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3.020

      Abstract: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只能采取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及控制疾病。近年来随着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的不断发展,治疗策略的不断更新,其在胰腺癌的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就其在胰腺癌治疗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 简要论著
    • 胡鹏,王卫星,李晨,余佳

      2015,24(8):1187-1190,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8.026

      Abstract:

      目的:了解内脏反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探讨内脏反位患者手术技巧及合并胆系结石的术中注意事项。 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1例全内脏反位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总结内脏反位患者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手术治疗的相关技巧及注意事项。 结果:该患者经上腹部B超及磁共振(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诊断为全内脏反位胆囊及胆道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手术时间约110 min,术后7 d拔除温氏孔引流管,13 d后痊愈出院,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3个月,患者无不适,恢复良好。 结论:全内脏反位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前行 B 超、上腹部 CT 平扫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明确诊断,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避免手术并发症。

    • 胆石症专题研究
    • 李越华,魏东,王琨,黄松泉,朱红,李晓,张小文,邹浩

      2015,24(8):1070-107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8.003

      Abstract: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5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23例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胆道镜取石术(腹腔镜组)、22例行开腹肝外叶切除+胆道镜取石术(开腹组)。 结果:腹腔镜组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等方面优于开腹组(均P<0.05);而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肝功能指标、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均无结石残余;腹腔镜组发生胆汁漏1例,开腹组发生肝断面积液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43例,无结石复发及腹痛、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结论: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外叶胆管结石与开腹途径相比疗效相当,但腹腔镜组术后恢复快,可作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

    • 文献综述
    • 舒常发1,刘锐1 综述 李清龙2 审校

      2015,24(7):1022-1026,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7.019

      Abstract: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目前,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之后的第4种治疗HCC的手段。许多研究证明,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减少HCC的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C抗肿瘤疫苗、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细胞疗法、DC免疫治疗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光动力疗法等以DC为基础的方式已成为HCC免疫治疗研究中的热点,并展现出良好的前景。笔者将对近几年基于树突状细胞的HCC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肝肿瘤专题研究
    • 王志明,胡宽,陶一明

      2015,24(7):928-932, DOI: 10.3978/j.issn.1005-6947.2015.07.003

      Abstract:

      目的:探讨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肝癌手术治疗的指征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伴PVTT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其中273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规则性或非规则性肝切除术(HR)+PVTT清除术(HR组),62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TACE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结果:HR组及TACE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46个月和5.6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0.7%,38.7%与12.1%、1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癌合并PVTT不是手术禁忌证,实施HR安全可行,但预后改善不明显,故要遵循个体化标准,慎重选择手术治疗。随着肝癌多学科协作(MDT)治疗及未来精准医学治疗模式的发展,以期能提高其整体治疗水平。

    • 指南与共识
    • 刘鹏,吴巍巍

      2023,32(6):799-81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23.06.001

      Abstract:

      完全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TIVAD)又称静脉输液港,是一种新兴的中心静脉输液通路装置,主要应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支持,近年来的应用证实该技术可靠有效。目前国内对该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大型医疗机构,不同地区植入手术和维护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实际应用效果差异较大、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患者满意度差别大。专家组集合了在静脉输液港工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来自不同专业的多位专家,结合最新研究结果,充分讨论制定了《静脉输液港植入与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版)》,适用于从事静脉输液港工作的医护人员,内容涵盖了静脉输液港的植入和维护全部流程,目标是减少植入和使用的并发症,提高使用静脉输液港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 1
      • 2
      • 3
      • 4
      • 5
    •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

      2019,28(10):1171-117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9.10.001

      Abstract:

      随着国家医改层面促进日间手术的发展,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逐步提高。由于日间手术住院时间短、病种多、周转快,病历书写工作量较大,普通病历模板很难适用于日间手术发展的临床需要。目前国家层面尚缺乏统一的日间手术病历书写规范和标准。为促进和规范日间手术的发展,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组织专家,依据原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日间手术管理导则》(2016版征求意见稿),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日间手术病历书写规范(2018)》的基础上制订《日间手术病历书写规范专家共识》。

    • 基础研究
    • 张克兢|唐利立|孙维佳

      2013,22(5):618-623,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3.05.018

      Abstract:

      目的:探讨开发以核酸适体KMF2-1a为基础的乳腺癌细胞靶向阿霉素载体的可行性。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乳腺癌MCF-10AT1细胞对核酸适体KMF2-1a及其修饰物(药物载体)的内吞作用;将阿霉素与药物载体相互作用后,用分光光度计检测阿霉素嵌入药物载体的情况。 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示,核酸适体KMF2-1a及其修饰物均能被MCF-10AT1细胞特异内吞;分光光度仪检测示,阿霉素可成功嵌入至药物载体中。 结论:核酸适体KMF2-1a能被MCF-10AT1细胞特异内吞,经修饰后有可能作为阿霉素的载体用于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 病案报告
    • 恽蓓, 孙健

      2010,19(2):225-226,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2.035

      Abstract:

    • 基础研究
    • 匡志鹏, 谢裕安, 杨帆, 梁安民, 罗小玲, 吴继宁

      2007,16(7):1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7.07.012

      Abstract:

      目的:建立C57BL/6J小鼠肝癌动物模型,为深入开展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方法:取90只C57BL/6J小鼠,联合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乙醇诱导20周,观察其肝癌的发生情况。另取10只同种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RT-PCR法检测病变肝组织中AFP基因表达。
      结果:实验组90只小鼠共死亡8只;病理学检查发现,存活的82只小鼠中有71只发生肝癌,诱癌成功率为78.9%(71/90),肝癌小鼠的肝癌组织学类型以中、高分化为主;另11只有不同程度的药物中毒性肝炎或肝硬化(12.2%);对照组小鼠肝脏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成癌组中的肝癌组织RT-PCR检测可见AFP基因表达,非肝癌组织及对照组于组织中无AFP表达。
      结论:采用DEN/CCl4/乙醇联合能诱导出C57BL/6J甲胎蛋白分泌型小鼠肝癌,诱导时间相对较短,癌变率高,部分病变肝组织中伴有肝炎、肝硬化病理学改变,是较理想的研究肝癌的实验动物模型。

    • 文献综述
    • 董华英1| 陈元文2|吴诚义1

      2010,19(11):1234-123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11.019

      Abstract:

      乳腺癌干细胞(BCSCs)的主要分选方法包括利用肿瘤干细胞的表面分子标记物及肿瘤干细胞的功能特性进行分选,培养方法主要为无血清悬浮培养法。目前BCSCs的分选方法和培养方法尚不能满足BCSCs研究的需要。本文就BCSCs的各种分选和培养方法作一综述。

    • 简要论著
    • 海健1|田焕2|毛杰1

      2010,19(7):826-82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7.028

      Abstract:

      目的:检测Her-2基因拷贝量在新辅助化疗(NAC)前后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化疗药物对预后因子表达的调控。
      方法:采用实时PCR方法检测28例乳腺癌初治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拷贝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新辅助化疗前Her-2基因拷贝量明显高于化疗后,但其Her-2基因拷贝量的改变与病例临床分期和化疗周期数目无关。
      结论:新辅助化疗能使乳腺癌Her-2基因拷贝量减少,下调Her-2基因的表达,提示新辅助化疗也可能通过下调Her-2基因的表达,而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 临床报道
    • 唐晓军1, 刘海燕2

      2008,17(10):28-10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10.028

      Abstract: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TF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总结收治的DTFT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腹壁和盆腔4例,腹腔内2例,腹部以外5例。病程平均为5.7年(1个月至41年)。术前均误诊。2例行局部切除,其余9例均行扩大切除术; 3例术后行放射治疗。
      结果:11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DTFT,其中波形蛋白阳性10例,阴性1例。术后随访1~10年(平均4.2年),复发4例,平均复发时间2.2年(8个月至5年)。11例均健康生存,未见有远处转移。
      结论:DTFT在临床上易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相混淆; 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报告; 治疗DTFT最主要的方法是扩大的手术切除。该病预后较好,复发者可再次手术。单独使用放疗可以作为无法切除肿块的治疗方式。

    • 基础研究
    • 张树华, 王春友, 熊炯炘

      2008,17(9):6-864,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08.09.006

      Abstract:

      目的:探讨草氨酸盐(oxamate)对人胰腺癌细胞内钙含量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panc-1,用oxamate干预癌细胞后48h,行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AM染色,激光共聚焦下观察不同浓度oxamate作用下细胞内钙含量的变化。
      结果:oxamate干预48h后,细胞内钙含量随着oxamate浓度的升高而致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
      结论:oxamate能增加panc-1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影响细胞内钙离子平衡,进而干涉细胞病理生理过程。

    • 临床研究
    • 杨波

      2011,20(5):516-518,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5.022

      Abstract:

      目的:探讨使瘢痕减小和乳房外形不受影响的乳腺良性肿物手术方法。 方法:采用肿物表面的弧行切口, 肿物距乳晕较近的采用乳晕旁弧行切口, 不缝合乳腺残腔, 4-0可吸收线间断内翻缝合皮下, 皮肤用4-0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然后行加压包扎。所有患者不放置引流, 不需拆线。 结果:全组共行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542例, 613个病灶, 术后切口瘢痕呈线状, 无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血肿26例(4.24%), 经保守治疗治愈, 3例(0.49%)因切除范围较大, 出现皮肤与胸肌粘连后皮肤有凹陷, 其余患者均无乳房变形或乳头移位发生。 结论:该术式简化了手术步骤, 缩短了手术时间, 保证了乳房外形的美观。

    • 文献综述
    • 刘宁|冯子毅|韦伟|胡慧

      2010,19(5):556-559,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5.024

      Abstract:

      利用基因芯片及组织微阵列等技术,通过对乳腺癌基因表达谱的检测分析,最近提出了乳腺癌的5个基因亚型,即Luminal A,Luminal B,ERBB2+,Basal-like和normal breast-like亚型。笔者对乳腺癌各基因亚型的免疫表型和基因表达特点、临床特征、预后分析以及靶向治疗等作一综述。

    • 李振华1综述王湘英2审校

      2011,20(3):286-291,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1.03.019

      Abstract: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伴有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IBD)。IBD可致细菌易位、内毒素血症,是SAP肠源性感染的来源。目前研究认为,SAP时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介质释放、肠黏膜细胞凋亡、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免疫功能受损、全胃肠外营养、肠运动障碍等诸因素相关。早期预测和评估IBD有利于及时采取肠黏膜屏障保护措施,减少SAP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 学者笔谈
    • 李树元| 万劲松| 白雪峰| 周艳

      2010,19(5):550-552, DOI: 10.7659/j.issn.1005-6947.2010.05.022

      Abstract:

      为探讨如何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水平,以便更好地规范化手术治疗,分析总结临床医生,尤其基层医院医生在甲状腺结节诊疗上常发生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改进的方法。笔者认为,对于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只有做到完备的术前检查,仔细的术中探查,配合术中冷冻检查,以及遵循肿瘤学原则选择术式,才能更好地规范化手术治疗。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检索项
    检索词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编:王志明

    创刊:1992年3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4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13

    国内邮发代号:42-121

    风雨同舟二十载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